走进涪江和岷江源,探访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山上长叶子,村民得票子5月21日,绿意盎然的松潘县川主寺镇。目前,松潘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5.1%记者郝飞摄“小万,你今天上山没有?”5月20日中午,摩托车刚在村口停稳,芮天华就开始发问。这位松潘县黄龙乡政府工作人员口中的“小万”,是黄龙乡建新村贫困户万开华。
去年初,万开华成为村里的生态护林员。从那时起,作为镇上专职考核人员,芮天华几乎每周都要来村里检查三四次。建新村所处的位置特别——村口就是奔腾而下的涪江,不远处就是岷江。
某种意义上,这里就是著名水源涵养地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缩影。而不管是建新村还是整个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,如何吃好“生态饭”,已是当下绕不开的必答题。
一道难上加难的题高寒和冻土条件下,既要守住“绿色基本盘”,又要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“我们全县森林覆盖率是35.1%,林草覆盖率是85%。”松潘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认为,虽然松潘县总面积不到9000平方公里,但这里生态环境的好坏,可以影响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势。此言非虚。
从松潘发源的岷江,其中下游是全省农业、工业和城市密集区;都江堰以上的岷江河段来水中,松潘占三成;同样从松潘发源的涪江,下游途经绵阳和遂宁等地,是武引工程灌区的主水源。守住绿色,涵养江河水源,是松潘的第一要务。但想要完成这个任务,并不容易。“这片林子长势很好。
”站在川主寺镇巴郎村外,松潘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杨君望着岷江对岸的白桦林自言自语——自1998年启动天保工程以来,这座山就开始封山育林。21年后,最粗的白桦胸径还比不过成年人的胳膊。搞了半辈子荒山绿化的徐向东坦言,松潘县的平均海拔超过2850米,“气温低、冰雪多,极端天气下,树子能在冻土中成活就算不错了。”这位松潘县林业和草原局资源股股长说,在这样的地方能够守住“绿色基本盘”就很难得。
但松潘乃至整个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,想要做的,不只是守住绿色。“想要更高质量地建设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,核心要义是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,让老百姓生产生活方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变。”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建华说,要实现整个目标,必须探索出与当地相适应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。
而这条路,包括“山上长叶子,村民得票子”这两个基本特征。而这,无疑是在难题之上再出难题。
一条不断做“加法”的路产业结构在变,当地人收入结构在变拓展收入来源,多种办法吃好“生态饭”做管护员之前,万开华家的主要收入靠放牧和挖虫草。碰上运气好的年景,年收入能有两万元,勉强够家人温饱。
但自去年初拿起护林刀后,养蜂、草药、管护工资成了万开华家新的收入来源。作为生态护林员,只要完成了规定巡山任务,年收入可达8150元。
而养蜂和草药种植则给家里带来1.5万元收入。如今,万开华又有了新憧憬——建新村打造的森林小镇即将运行。
届时,不管是自己开农家乐还是去餐馆、酒店务工,年收入也能增加一万元以上。“预计明年底前,万开华家肯定能摘帽。
”黄龙乡党委书记孙林说,自去年实施生态护林员选聘措施以来,全乡的33户入围贫困户户均收入和收入构成,均发生了明显改变。更为重要的是,当地产业结构也在转变,“牦牛、山羊存栏量不断下降,破坏森林草原生态资源的案件大幅减少。”同样是吃“生态饭”,与建新村隔着两座山的川主寺镇传子沟村,尝试得更早也更成功。5月22日下午,村民泽旺接待完一个外地旅游团后告诉记者:1999年春天,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,那一年,他和村民们在村子西侧的841亩耕地上种上云杉和白桦。
20年过去,当年出产青稞、土豆和玉米的坡耕地上,已经披上了一件绿色外衣。“不瞒你说,刚退耕那几年,除了政府补助的粮食和钱款,我们就没得多少其他收入。
”泽旺说,退耕补贴是有期限的,“再不想办法,大家吃饭都成问题。”2004年前后,依托紧邻黄龙景区和自身生态优势,传子沟村搞起了藏家乐、林家乐和农家乐。
如今,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搬进了楼房。“实践已经证明,只要方法和路子对,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、促农增收并不矛盾。”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。(记者王成栋付真卿)。
本文来源:华体会hth体育最新登录-www.guangcunchu.com
Copyright © 2006-2024 www.guangcunchu.com. 华体会hth体育最新登录科技 版权所有备案号:ICP备88639320号-4